好友承包经营一家乡镇养老院,近期因部分楼房要进行修缮改造,有六十多个在院老人需要临时搬家到过渡安置点。
养老院老人搬家恰逢周末,当天一早,应好友相约,也驾车前去帮忙运送老人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沿着小河涌兜兜转转,开车七弯八拐才进了养老院的铁栅门。并不宽敞的院子里,树荫下,举目所见的除了轮椅还是轮椅,东一堆西一排随意停放着的轮椅上,老人或歪坐或斜躺,好几个看护人员正东奔西跑来回照看。
下了车,看见唯一一个没坐轮椅的精瘦老汉,在看护人员几番劝说下,这头上了车,又从那头溜下车,嘴里还不无惊恐地嘟哝“我不走,我不要走”……
现场还有个身材魁梧坐在轮椅上的老汉,双目呆滞地一直在盯着那个精瘦老汉窜来窜去,偶尔手指会在轮椅靠臂上张开一下又放下来。再细瞧那老汉的神态,不难想见他当年壮志凌云气宇轩昂的模样。
当天听从安排,负责运送的第一位老人是个瘦小的老妇人。初时养老院护工招呼说,我们一起来(合力将老人抬上车去)啊。望见轮椅上耷拉歪躺着的老妇人,身材是如此弱小,那一刻也未曾多加思考,顺口就说,“我来抱(她上车)吧。”解开轮椅安全扣带,弯腰双手抱起老妇人,不经意间触碰到她的手脚时,她那皮肤除了似蜡烛一样,第一感觉就像只手伸进了冰窟,冰凉冰凉的;双手用力抱起,才迈开腿挪两步,心里就懊悔刚刚没有听护工的话,那老妇人从头到脚整个人就像块大石头,一直在往下坠,自身丝毫没有托举之力。仅仅数步之遥,抱将上车,感觉自己浑身快要散架似的,幸好还没有闪伤腰痛。再后来,搬送老人上下车时,就知道要么仨至少俩的前抬后抱,再也不敢独自逞能了。
在养老院帮忙运送老人期间,除了养老院雇用的数台专业安全转运车外,还看到有多辆小车前来帮忙,开车的有青壮年,也有年老夫妻。好友说,当天先后来了5辆小车,有十多人义务帮忙,他们都是小城一个民间慈善组织的义工。好友还说,平常他们每个月都会自行组织到养老院看望慰问老人一次,每次前来所有人自带饮水,所有垃圾也全部自行带走。
相比于这帮热心肠的男女老少义工,好友当天颇多感叹,自己经营养老院这么多年,这次养老院临时搬家,仍有两个完全想不到的问题:一是养老院决定要进行修缮改造工程前,他们曾经逐个给住院老人家属打电话,询问家属可否将老人暂时接回家去赡养一个月时间;二是这次养老院周末搬家,他们亦曾电话通知每位老人家属,可否抽空前来帮助陪伴老人转移到过渡安置点。
当时好友还让我们猜猜看,两个问询究竟会有多少老人家属是同意的、是愿意的。最后,好友给出的谜底是:同意将老人暂时接回家去赡养一个月时间的家属只有2个;愿意周末前来帮助陪伴老人转移到过渡安置点的家属仅有6个,占比还不足10%。
当然,这家养老院照料的老人仍未过百,可能区区几十个老人难有代表性、普遍性,但他们坐在轮椅上被冷落“没人要”的景况,仍让我们在离开养老院回来的路上,一直在谈论、思考。因为,据知这家养老院现今所接收的老人仍仅仅局限在方圆数十里范围内。将老人暂时接回家去赡养一个月时间,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客观条件冲突因素,但周末抽空前来陪伴老人转移到过渡安置点,可能要考究的是时间、精力、兴趣,是不能还是不愿呢?
回过头来,当天举目所见,入院养老的老人十有八九都要坐轮椅。周末帮老人搬家时目睹的那一种“没人要”的晚景凄凉,也未知纯属个案还是某种趋势。毋庸置疑的是,作为社会细胞的一分子,当下你我他趁年轻还有力气还有能力,除了多努力多赚钱多积攒(点老本)之外,还应为正在到来的老龄社会,还可为正在慢慢老去的自己,提前思考、提早做点什么?
比方说,外部环境往往难有改善,你我可以尝试向内修行,学习改变思维方式、行为方法,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,尽可能让生活失能的日子迟点再迟点到来。
又比方说,弘扬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的互助观,可以呼吁地方政府创建普及义工时间银行,在自己有时间有精力的时候多出力帮人,将来老了有困难有需要的时候,则可提取自己存储的“善款”坦然寻求他人帮忙。还有,相信你我他一齐动起来,也可呼吁推广建立普惠性养老院,让老有所养得到更好的保障,至少也要让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可以活得更有尊严一些……
其实,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数千年传统文化美德,是一种轮回,也是一种福报。祈愿,将来你我都老时,类似这样“没人要”的现象永不再有。
(作者为广东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退休人员)
• (南方周末App“hi,南周”栏目期待您的来稿。投稿邮箱:nfzmreaders@163.com)
蓝松涛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西南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8 联系邮箱:39 60 29 14 2@qq.com